千年荔乡的产业突围记
千年荔乡的产业突围记
千年荔乡的产业突围记
游客在浦南镇宏道村(cūn)体验采摘荔枝的乐趣。
游客(yóukè)在浦南镇宏道村体验采摘荔枝的乐趣。
东南网6月30日(rì)报道(福建日报报业(bàoyè)集团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张葭 刘钦赐 文/图)
28日,第二十三届中国(福建(fújiàn))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在漳州拉开帷幕。九龙江畔,水色云影间,新红的荔枝引得四方宾客争相品尝,并(bìng)促成了(le)不少产销合作。
漳州有着超千年的荔枝种植历史,辖(xiá)内有17.4万亩荔枝园,荔枝产量(chǎnliàng)占全省(quánshěng)九成,年产值约14.5亿元。然而,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,漳州荔枝产业也经历了起伏——曾经风光无限的“水果(shuǐguǒ)之王”,一度因品种单一、产期集中而身价下跌。特别是丰产之年,“丰收却不增收”现象更加突出,果农难展笑颜(xiàoyán)。
如何让甜蜜的果实真正成为致富的钥匙?改良品种、加强保鲜、融合农文旅,成为漳州(zhāngzhōu)荔枝产业寻求突围的路径(lùjìng)。
盛夏的(de)午后(wǔhòu),走进漳州(zhāngzhōu)高新区九湖镇的荔枝海生态公园(gōngyuán),蝉鸣响彻林间,枝头累累的荔枝红得热烈。据了解,园内有近3万株荔枝树,品种繁多,许多已是百岁(bǎisuì)高龄。在一棵被铁栏细心守护的古荔旁,“荔枝王开采喽”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。石碑上的字迹记载着它的不凡:兰竹品种,约栽植于公元1400年。
漳州是我省乃至全国著名的(de)荔枝产区。据(jù)《漳州市志》记载,全市的荔枝品种有93种之多,目前主要种植兰竹和乌叶。
“漳州(zhāngzhōu)为全国荔枝(lìzhī)的主产区之一,2024年种植面积17.43万亩,产量10.57万吨,占全省的90%。”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站长、漳州市农技站(nóngjìzhàn)站长蔡建兴说。
然而,千年荔乡(lìxiāng)也有自己的“烦恼”。
2007年,果农曾志(céngzhì)文从父亲手中接过位于芗城区石亭镇蔡坑村后山附近的荔枝园,回想这几年的经历(jīnglì),他直言如同坐了(le)一趟“过山车”。“这片果园主要种植兰竹、乌叶,价格连(lián)年低迷,收入连工钱都抵不上,差点就想放弃了。”曾志文说,看着市场上妃子笑、糯米糍等(cíděng)新品种备受追捧、售价可观,他坐不住了。
前年,他瞄准海南的无核荔枝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买回枝条在自家老树上进行高位(gāowèi)嫁接(jiàjiē)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那20多棵嫁接的新树,去年试种植产量达250公斤,今年预计能(néng)收获400公斤,每公斤收购价高达20元,近4亩(mǔ)的果园,如今(rújīn)能带来近4万元的年利润,是过去的4倍。“收入跟过去比至少翻了两番(liǎngfān)。”曾志文的脸上满是喜悦。
曾志文的经历(jīnglì),是许多漳州荔枝种植(zhòngzhí)户的缩影。由于品质(pǐnzhì)单一且成熟期过于集中(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初),“增产不增收”成了许多果农的心病,甚至导致部分果园失管。
如何破局?漳州将目光聚焦在品种改良上。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(chǎnyè)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,专家(zhuānjiā)团队迅速行动起来——他们从外地引进(yǐnjìn)了井岗红糯、仙进奉、岭丰糯、冰荔、观音绿、巨美人、无核荔等30多个优新品种,建立了20多个高接(gāojiē)换种示范基地;多次深入田间(tiánjiān)果园,向果农推广新品种、传授种植新技术。
“思路很明确,目标就是适当(shìdàng)减少乌叶种植面积(miànjī),稳定兰竹种植规模,大力增加晚熟优质品种。”蔡建兴说。
几年努力(nǔlì),成效渐显。“漳州荔枝品种结构从过去的(de)(de)‘早熟少、中熟多、晚熟稀’优化为‘早中晚比例更均衡’,鲜果上市期(qī)成功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拉长到了6月初至8月上旬。”蔡建兴说,目前,全市实施高接换种的荔枝园已达3.2万亩(wànmǔ),其中2.5万亩已投产,累计为产业新增了超16亿元的销售额和12亿元的利润。
果树有“大小年”之分。去年全国荔枝普遍减产,是个(gè)“小年”。今年(jīnnián)则迎来了丰产的(de)“大年”。面对产量激增的情况,如何防止“果贱伤农”?
保鲜(bǎoxiān),是荔枝的(de)生命线。娇嫩的荔枝,“一日色变,二日(èrrì)香变,三日味变”。为了攻克从田间到市场的保鲜难题,漳州依托新技术,想出了超低温冻眠锁住鲜度、移动蓄冷喷淋快速(kuàisù)预冷、温控运输(yùnshū)全程呵护的新法子。同时,一座座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拔地而起。2024年,漳州新建了118座保鲜库,新增库容近9万立方米。
“有了这些‘冰箱’,荔枝保鲜期可延长至20天以上,为远销省外市场甚至出口(chūkǒu)赢得了宝贵时间。”漳州德兴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建胜说,今年公司出口到日本(rìběn)、韩国的荔枝已超过(chāoguò)1000吨。
农产品要想“走出去”“走得(dé)稳”“走得远”,强化品牌建设是重要一环。漳州积极为荔枝(lìzhī)打造“身份(shēnfèn)牌”——漳州高新区的“九(jiǔ)湖兰竹荔枝”、漳浦的“乌石荔枝”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;芗城区浦南镇则引导村集体注册统一商标,严格把控外销荔枝的品质。
如今,漳州还在尝试将荔枝(lìzhī)(lìzhī)与当地的好(hǎo)山好水好文化深度结合。农创市集、美食盛宴、古村研学、电商直播……在乌叶荔枝的主产区漳浦县旧镇镇,第九届“乌石荔枝文化节”热闹非凡。丰富的活动不仅(bùjǐn)吸引了游客,更打响了品牌,带动了旅游和销售。
“我们积极探索‘荔枝+旅游’‘荔枝+文化’等(děng)(děng)发展模式,发展荔枝采摘体验、荔枝文化集市、观光工厂等业态,促进(cùjìn)荔枝产业(chǎnyè)(chǎnyè)与旅游、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,拓展产业发展空间。”漳州市农业农村(nóngcūn)局三级调研员叶绿保说,下一步将深挖荔枝文化内涵,打造荔枝品牌IP,结合乡村旅游、电商直播等新业态,让漳州荔枝成为漳州农业的“金名片”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